利用BIM 可将建设项目的预期结果在数字环境下提前实现,使设计意图能在实施前被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各相关方理解和评价,从而使建筑设计的各种特性和功能需求表达,能够迅速的、直观的展示给相关各方,降低信息传递的难度(非建筑专业的客户能够更好的理解设计意图)。
设计阶段BIM 技术主要用于:可视化即时协同设计、建筑构件参数化设计、建筑性能优化分析、设计验证及优化。
1)可视化即时协同设计:依托BIM 软件和BIM技术为基础,搭建三维协同工作和设计的平台,实现三维协同设计的各种功能。让不同专业的业务人员组成的设计团队,在同一平台上为了实现或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或项目一起工作,实现即时的设计交叉反馈,实现设计综合检查的前移,实现知识共享和集成的过程。这一点在复杂的发电厂房及厂区设计尤其有重要的意义。
2)建筑构件参数化设计:参数化设计是面向对象思想在设计领域的体现,通过对建筑构件的几何属性的赋值,动态的修改全部该类建筑构件,达到一处修改、处处修改的目的。对于电厂设计中的繁杂构件,参数设计将大大降低设计的复杂性。提高设计质量。
3)建筑物理性能分析:BIM 技术可在建筑未实施之前,对建筑物理性能可视化分析,而以前,只能通过大脑的推演。利用BIM技术对项目构筑物进行物理性能分析,达到绿色建筑(绿色厂区)的物理性能的要求,在电厂建设之初,通过可视化厂区布局,合理设计运输路线,综合考虑空间的应用,可能的具体包括:厂区运输路线模拟、生产流水线模拟、厂房的自然采光模拟、室外自然风情况模拟、厂房情况噪声模拟(通过材质的改变,房间内部装修的变革,来评估建筑的声学性能)、热情况分析(厂区的热岛效应,优化建筑单体设计、加强绿化等方法弱化热岛效应)和室内自然通风改进(通过调整通风口位置、尺寸等改进室内自然风的流场漫衍环境,增加室内舒适环境体验)。
设计验证及优化以及对厂区布置或单体建筑进行的设计验证和优化,例如土方、竖向设计、生产资料堆放、工艺布置、厂房的大空间结构、地下管网和市政管网、室内机电管网、幕墙等外立面、大跨度屋顶等建筑的价值工程,这些重点的价值工程通常是设计难度比较大和项目实施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利用 BIM 技术对整体厂区、厂房的设计进行整体优化分析,使得设计在经济、技术上带来显著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