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愈发广泛,但是,由于其建筑形式为不同构件组合而成,在施工中常会受到部分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各个环节在衔接时出现问题。为此,人们开始尝试将BIM技术引入装配式建筑中,借助其管理的科学性、流程的合理性,有效避免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各类隐患。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优化整体设计
在施工前,装配式建筑应保证施工设计的完整性,这样方可为后续的施工提供指导,可以说,施工设计的质量对后续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因此,要尽可能避免施工设计中存在误差,即使有误差,也应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因此,施工单位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对相应的装配式建筑数据仔细分析、把握。通过引入BIM技术,能有效发现装配式建筑施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利用RFID、5D等技术构建仿真模型,利用数字化手段模拟对装配式建筑的安装过程,能有效发现各类微小错误,这对提升装配式建筑整体设计水平有极大促进意义。
在构件制造中的应用
在大数据时代,很多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建筑行业也是如此。在实施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工作人员要善于利用BIM技术对数据信息严格管理,这样方可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装配式建筑配件的制造中,施工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对每个配件进行编码,这样可以获得任意一个配件的生命周期,这对控制施工进程、建筑质量意义重大。在对装配式建筑配件进行管理时,工作人员可以结合相应的编码在配件内安装芯片,以此实现对配件的实时跟踪,有效避免配件丢失等问题出现。
在场地布置方面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配件堆放问题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实际上,很多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空间非常有限,只有合理堆放配件,安排配件进入施工现场的顺序,方可提升施工效率。为此,工作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搭建1个施工现场的模型,结合各个配件的数量、尺寸等数据信息,合理安排各配件在施工现场的摆放位置和进入施工现场的顺序,以此实现较为高效的施工安排。另外,结合BIM技术构建施工现场模型,能对配件入场的运输线路进行合理规划,实现施工顺利进行。
在节点连接中的应用
为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要重视对节点连接水平的提升。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若是配件连接存在问题,将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可利用BIM技术,对配件建立数据模型,而后对各个配件的连接点实施可视化放大处理,以此发现潜在的问题,提升施工中各个节点连接的质量。
在材料管理中的应用
(1)施工前期。为控制好装配式建筑配件的采购数量,工作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在配件进入施工现场前,结合施工情况开展分析,尤其是施工场地狭小、施工时间较短的项目,这一点非常重要。结合施工现场对配件的需求,工作人员可借助BIM技术开展更合理的预算,合理规划配件采购数量,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避免配件多次入场、搬运带来的问题。
(2)施工中期。结合施工中期出现的各类特殊问题,工作人员可借助BIM技术对施工进度开展调整,并结合施工实际情况,与之前规划的施工流程进行比对,以此优化施工材料的入场顺序,提升施工整体效率。
(3)施工后期。结合BIM技术,能够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消耗的材料以及预先计划数据进行比对,找出实际用量和计划用量的差异,明确材料消耗发生的部分,这样可为后续的配件采购工作提供一定依据。通过分析BIM管理数据,能大幅提升后续装配式建筑施工合理性、针对性。
在施工阶段的仿真模拟
在正式施工前,工作人员要利用BIM技术对场地模型、施工项目等进行深入探究,并利用施工模拟动画对施工中的细节、工序进行详细了解。工作人员借助BIM技术展开模拟施工,能够对各个配件的数据、性质、形状等元素展开更深入理解,明确在实际施工中各个环节的流程,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前预防,这样能大幅降低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升施工进度和建筑物质量。
在运营维护方面的应用
借助BIM技术搭建一个装配式建筑服务体系,能大幅推升对建筑的维护水平。比如,当建筑发生火灾时,服务系统能够结合BIM技术,对起火点准确定位,并在模型上给予展示,而后结合起火点附近的配件材质、属性等数据进行判断,有利于消防人员在短时间内到达着火点开展灭火工作,提升灭火的效率,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此外,在日常维护中,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模型分析,能大幅提升维护效率。
在拆除阶段的应用
在对装配式建筑拆除时,也可借助BIM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借助BIM技术支持的建筑模型,能够让拆除人员更为直观地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各个配件间的结构,从而提升拆除工作效率。另外,在拆除一些有难度的配件时,工作人员可以利用BIM模型实施模拟拆除,以此发现拆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通过这种仿真的拆除演示,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装配式建筑的拆除流程,提升建筑物拆除效率。
出处:《有色金属设计》2021年12月第48卷第4期
作者:陈先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