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筑网
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导读--BIM模型与信息要求篇(一)

3.1模型深度(一)

3.1.1 模型深度的概念

1.专业模型划分: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设计中不同专业所创建的模型称之为专业模型,依据现有的设计专业分划,《标准》把模型也分为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模型三大类,同时又强调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设计要求,分为更细化的专业模型,如:机电模型细化为暖通、给排水、强电等专业模型,结构模型可以细化为钢构、幕墙等专业模型。在BIM实施中无论是项目应用还是企业普及都要明确模型的分类划分,在模型较多的应用中,宜编制模型分类表并依深度划分等级,以利于模型的分类管理。

2.专业模型深度:模型的精细程度,我们称之为模型深度,也叫模型粒度。BIM实施中模型创建精细程度是根据设计需求确定的,如: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有很大的区别,甚模型的深度也是由粗到细,有很大的不同。这里强调的是,模型深度的粗细只代表其包含信息的多少,粒度的不同,不代表模型的优劣。在《标准》中强调划分模型深度,其意义在于,对各专业、各环节、各角色在模型创建、传递、使用时建立统一的识别方法,规范理解同一深度模型所含有的准确内容,为基于BIM建立的设计规范创造条件。

3.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依托模型实施BIM,但我们真正关注的是模型所承载信息,在三维模型创建时,首是基于的是三维坐标,在虚拟环境中创造空间实体。因此,模型创建过程就是几何信息的产生过程,几何信息的多寡取决于模型创建的深度。在建筑设计中除了几何信息,还需要大量的非坐标性信息,即非几何信息。如:时间刻度、技术参数、命名和编码等等。这些信息是在模型创建时根据实际需要在模板中添加的。非几何信息是BIM应用非常重要实施条件。如:各种环境分析、工程量统计、材料成本控制等都需非几何信息。因此,《标准》中明确了模型中的信息分为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两类,这种分类非常重要,为BIM施工、运维的价值实现奠定基础。模型中非几何信息的多寡,取决于模型创建时非几何信息所添加的数量。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的数量多少,分为5个级别(1.0-5.0级),其数量多少也是由低至高。模型非几何信息的数量,是由BIM实施的目的和项目要求,事先计划并规定的。

4.模型深度表达式:《标准》中给出了模型深度的统一表达方式:专业BIM模型深度等级=[GIm,NGIn]几何信息深度等级=GIm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NGInm和n的取值区间=[1.0~5.0]模型深度表达式的意义在于,应对每一个专业的设计模型标注其相对应几何信息的的深度等级为GIm,和其相对应非几何信息的的深度等级为NGIn通过模型深度级符号的标注,可以准确理解模型创建发起方的要求;模型创建实施方建模必须达到的深度要求;模型使用方准确理模型包含的详细信息的具体内容。如:标书或合同的内容、设计的专业深度要求、模型的接受与传递。模型深度表达式可以大大提高对模型具体而统一理解,减少各方歧异,提升工作效率。

微信公众号:xuebim
关注建筑行业BIM发展、研究建筑新技术,汇集建筑前沿信息!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赞(0) 打赏
BIM建筑网 »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导读--BIM模型与信息要求篇(一)

BIM建筑网,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关注建筑新动态,分享建筑新技术

联系我们关于BIM建筑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小编吧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扫码登录

微信「关注」,快捷登录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
注册登录代表您已同意《用户许可协议》
账号登录 | 其他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