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的应用有什么价值 呢?其实可以分为几方面去说,可以从施工、设计、运营维护还有一些瓶颈去讲一讲。
一、基于 BIM 的施工及管理
1)实现集成项目交付IPD管理:把项目主要参与方在设计阶段就集合在一起,着眼于项目的全生命期,利用BIM技术进行虚拟设计、建造、维护及管理。
2)实现动态、集成和可视化的4D施工管理:将施工现场3D模型与施工进度相链接,并与施工资源和场地布置信息集成一体,建立4D施工信息模型。实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进度、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的动态集成管理以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
3)实现项目各参与方协同工作:项目各参与方信息共享,基于网络实现文档、图档和视档的提交、审核、审批及利用。项目各参与方通过网络协同工作,进行工程洽商、协调,实现施工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的管理和监控。
4)实现虚拟施工:在计算机上执行建造过程,虚拟模型可在实际建造之前,用于对工程项目的功能及可建造性等潜在问题进行预测。包括施工方法实验、施工过程模拟以及施工方案优化等。
二、基于解决信息化的瓶颈问题
1)建立单一工程数据源: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使用的是单一信息源,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实现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各参与方基于纸介质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形成的“信息断层”和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孤岛”问题。
3)推动现代CAD技术的应用:全面支持数字化的、采用不同设计方法的工程设计,尽可能采用自动化设计技术,实现设计的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4)促进建筑生命期管理:实现建筑生命期各阶段的工程性能、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的集成化管理。对建设项目生命期总成本、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
三、基于BIM的建筑运营维护管理
1)综合应用GIS技术,将BIM与维护管理计划相链接,实现建筑物业管理与楼宇设备的实时监控相集成的智能化和可视化管理。
2)基于BIM进行运营阶段的能耗分析和节能控制。
3)结合运营阶段的环境影响和灾害破坏,针对结构损伤、材料劣化以及灾害破坏,进行建筑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分析与预测。
四、基于BIM的工程设计
1)实现三维设计:能够根据3D模型自动生成各种图形和文档,而且始终与模型逻辑相关。当模型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图形和文档将自动更新。设计过程中所创建的对象存在着内建的逻辑关联关系。当某个对象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对象能随之变化。
2)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各专业CAD系统可从信息模型中获取所需的设计参数和相关信息,不需要重复录入数据,减少数据冗余、歧义和错误。
3)实现各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某个专业设计的对象被修改,其他专业设计中的该对象都会随之更新。
4)实现虚拟设计和智能设计:实现设计碰撞检测,能耗分析,成本预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