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记者从中集模块化建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MBS”)了解到,该公司在深圳召开的2025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上,发布了我国首个高层钢混模块技术体系。这一创新成果以其突破性的技术设计与显著的工程价值,赢得与会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与广泛关注。
中集模块化建筑钢混模块技术体系
在大会的金属屋面及集成房屋技术论坛上,中集MBS高级结构工程师陆一峰发表《香港高层新型钢混模块的探索应用》专题报告,正式发布高层钢混模块技术体系,通过标准化设计、数字化管控、智能化制造,在综合效益方面全面对标并在部分领域超越国际传统建造方式,可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办公、高端酒店、人才公寓、现代化医院、新型学校、智能厂房等中高层建筑领域,以及装配式农房、文旅设施、员工宿舍、乡村振兴项目等低多层建筑场景,充分彰显“中集方案”的普适性与竞争力,为全球建筑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范式和新标杆。目前,该技术体系已获得香港IPA认证,以及QSPSC的预制混凝土制品生产认证,并成功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学生宿舍、香港安达臣道联用大楼等多个重点项目中得到验证。
应用案例: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学生宿舍
工作范围:模块供应+运输
层高:15
建筑面积:16,300m2
模块数:187
完工时间:2027年(在建中)
应用案例:香港安达臣道联用大楼
工作范围:模块供应+运输+现场安装
层高:3-7
建筑面积:40,000m2
模块数:187
完工时间:2026年(在建中)
“以往高层混凝土模块化建筑在拼箱连接环节通常采用湿法连接,施工现场质量控制难度大、效率低,且存在一定的施工安全风险。采用干法连接够显著改善这些难题。”陆一峰介绍,高层钢混模块技术体系将高难度、高精度的钢结构连接节点应用于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模块中,极大地提升了建造效率,显著缩短建筑工期,在优化综合成本的同时降低了施工作业风险,实现了经济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这一技术体系突破了传统建造模式局限,不仅具备传统混凝土建筑稳固、耐久等特性,又兼具工业化产品质量稳定、性能可靠、可大规模快速生产的优势。其模块化设计支持自由组合、无限拓展,建筑高度可达40层,不仅能满足50年永久性建筑标准,还能实现传统临建的升级改造。其卓越的综合性能与中集多式联运的优势相结合,具有广泛的全球适用性。”中集MBS全球技术研发中心副总监周永安表示。
“中集MBS这次分享的高层钢结构连接技术体系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实践,为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天津城建大学副校长、天津大学教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集成房屋分会常务副主任陈志华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