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由隧道股份市政集团承建的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C4标(15-16号井)区间顶管顺利贯通。这意味着青浦、金山、松江、闵行、奉贤等地区的市民喝上来自黄浦江上游优质原水的日子又近了一步。
科技创新实现顶管远程操控
传统顶管作业,施工员需要在管道内手动操控顶管机头进行推进作业,在超长距离顶进情况下,人员往返机头的方向控制区与井内的推进系统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同时,机头内施工环境噪音大,内外信息沟通不畅,容易导致工序跟进不及时,而且现场通风条件有限感觉非常闷热。而现在,没有嘈杂的设备噪音,没有闷热的施工环境,取而代之的是远程操控以及带有空调的舒适工作环境,施工员只需在操控室内通过远程操控就能轻而易举地控制机头顶进作业。顶进系统预先设置好了工序,避免了人工误操作,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人员定位管理进入“ETC”时代
在C4标,现在进出现场已经改良进入“ETC”模式,如同装了ETC设备的汽车通过收费站一样,更加方便快捷。在设备物资管理方面也进行了较大深化改进。比如在顶进管材和掘进机头上同时安装数据芯片,实时信息及时传输回控制室,所有信息都可以在后台进行分析处理。可以时刻确保动态信息反馈和控制,实现对管节渗漏、碎裂,轴线偏差和地面沉降的即时控制。同时,系统对重要设备及其关键要素信息整理汇总成“一本账”,设备基本信息、运行状况及材料耗用一目了然。这样不仅加强了材料物资管理的数据收集,为工程成本管理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同时还增强了材料物资管理的可追溯性,合理使用工程材料。
未雨绸缪留下“大数据”双管齐下助力工程建设
根据顶管施工特点,C4标还把工地的门禁管理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物资管理系统,通过每天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形成了一套运行良好的数字化系统。同时,BIM建模、管节生产、施工等信息化记录在工程完工后也会成为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未来,施工方将全套数据移交运营方。运营方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可以调取施工数据,方便对今后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少走弯路。
数字化在各行业都有体现,但是把人员地位、质量管理和物资管理等整合到一个智能数字化系统中,这是市政集团的创新。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无法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和控制,而工程项目信息化无疑是问题的解决之道,它可以随时反映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项目的异常情况提出预警。如今这一系统还将在实际生产中不断完善,进而推广到更多的工程项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