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装配式建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务院和住建部多次出台文件强调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28个省、158个城市出台专门的装配式建筑指导文件。装配式建筑科研课题、试点项目、推广项目大规模展开,构件产能不断增长,参与的产业链企业热情高涨,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德国交通、建筑和城市发展部共同合作,在我国开始引入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被动房理念,探索适应我国不同气候条件、建筑形式和工作、生活习惯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为提装配式房屋高我国建筑节能标准、提升房屋综合质量和性能,大幅度改善建筑室内舒适度,改良工作、居住环境,促进建筑产业和建筑产品更新换代做出重要贡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为被动式建筑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11日,本网记者从与第十六届住博会同期召开的第五届中德合作被动式低能耗房屋技术交流研讨会现场了解到,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住建部住宅产业化发展中心参与技术支持的有45个单位的173栋示范建筑,总建筑面积达64万平米。其中与德国能源署合作的32个项目151栋示范建筑,总建筑面积达到39万平米。中国目前已经有21栋建筑获得“中德合作高能效建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质量标识”,建筑类型设计住宅、工业厂房、办公楼、幼儿园、教学楼、纪念馆、学生宿舍等,涉及河北、山东、黑龙江、四川、江苏、北京等城市。此次大会上,又有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威海一战华工纪念馆、威海市海源公园管理房、盐城幼儿园、烟台幼儿园、株洲惠天然住宅楼、大连金维度4#、2#、33#住宅楼、杭州景澜酒店等项目获得“中德被动式低能耗项目质量标识”。
颁发证书
中德合作高能效建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质量标识证书
此次大会上,获得标识的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由于其9896平米的较大建筑面积和“装配式钢结构+被动式超低能耗”两种形式的成功结合再次引发行业关注。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项目为我国首个装配式钢结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其建设符合我国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的政策方向。该项目采用装配式钢框架结构,经模拟计算,达到A级能耗等级,终端能耗需求量29.17kWh/(m2•a)、一次能源需求总量87.51kWh/(m2•a)、二氧化碳排放量29.09kg/(m2•a),其装配式+被动式门窗节点、装配式安装和超低能耗房屋高气密性等关键技术的良好实现,为探索装配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两个建筑业新发展方向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成功示范案例,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有机结合与长远发展均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欢迎各大媒体转载,全面宣传推广装配式建筑!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