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工厂化装配式建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钢筋混凝土预制、钢结构预制和全钢结构全装配式建筑3种发展模式,出现了一批成功案例
总产值达到21.4万亿元、从业者超过5537万的建筑业,在新时代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在7月23日至24日于贵阳举行的“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点任务。
各地区同时出台了不少配套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落地。上海市提出在“十三五”期间符合条件的新建建筑原则上采用装装配式住宅配式建筑,全市装配式建筑的单体预制率达40%以上或装配率达60%以上,外环线以内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新建商品住宅、公租房和廉租房项目100%采用全装修,实现同步装修和装修部品配件预制化。
虽然从中央到地方的推进力度不小,但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比如,在理念认识上,不少行业人士把装配式建筑简单等同于主体结构系统的装配,又把主体结构系统的装配等同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缺乏一体化集成设计,全专业、全过程未能一体化发展;在装配式建筑推进过程中,仅有建筑业参与,未通过与制造业的紧密联动,实现建筑工业化,以及信息化支撑不足,等等。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裁孙英认为,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全面、准确地认识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他表示,装配式建筑应该是由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三方面系统全面装配而成,是一个整体系统,不能分割开来。
政府在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应该发挥何种作用?王铁宏认为,政府重点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通过建立倒逼机制,让企业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二是对积极参与的企业给予奖励,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和产业化发展中心规划发展处副处长梁浩博士认为,要加强制度创新,形成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装配式建筑运行体制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