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5日,北京市首座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成寿寺B5定向安置房项目喜封金顶。同日下午,“2017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研讨会”在丰台区建谊大厦召开。会议由北京建谊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北京钢结构行业协会、中国城市大数据研究院协办,中国BIM网、人民日报、经济杂志社等媒体到场支持。来自同行业、兄弟单位、合作伙伴的近50位嘉宾受邀出席活动。会议由北京建谊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鲍雷主持,董事长张鸣致辞并发言。
会上,北京建谊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苏磊作了《基于部品级的钢结构住宅发展方向》的报告,报告将部品级钢结构住宅的结构系统,维护系统,内装系统、设备和管线系统等四大系统进行了展示,并针对构件级钢结构住宅实施思路、去钢结构工厂化的实施方案、结构体系的选择、维护体系的选择、防火防腐措施、居住的适宜性和舒适度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随后,北京建谊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虚拟指挥中心数建模型部霍俊龙作了《钢结构住宅中信息化和平台化的应用》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目前建筑业面临着设计、施工、招采、运营各环节的割裂问题,沟通不畅和大量的重复工作使得建筑业想要寻求更优化的工作流程和更精益的建造管控。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黄金时代的终结和工业4.0时代的转型带动,BIM是一条解决之道。
据了解,BIM是一套基于互联网建筑工业化大数据平台的新型建筑信息管理模式。刚刚封顶的北京丰台区成寿寺保障房项目“成寿寺B5地块定向安置房项目”就利用了BIM技术手段。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建谊通过同图软公司合作开发的BIMCloud云,将三维数字模型传输到ChinaBIM系统平台上,各专业设计人员通过数据的无缝对接、全视角可视化的设计,协同完成装配式建筑钢梁、钢柱、墙板、楼板、水暖电、装饰装修的设计,并实时增量传输各自专业的设计信息。
在装配式构件生产阶段,通过BIM模型实时获取构件的尺寸、材料、性能等参数信息,并将参数信息转换为符合CNC的加工数据,制定相应的构件生产计划,向施工单位实时传递构件生产的进度信息。在项目施工阶段,通过BIMCloud平台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开展全视角和多重进度匹配的虚拟施工,对包含施工现场场平布置、运输车辆往来路线、施工机械、塔吊布置在内的施工进行全流程优化。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展现了钢结构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优势,通过信息化管理和装配化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既缩短了工期,又节约了综合成本。
在研讨环节,北京建中防水保温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郭维维针对建谊集团做中国BIM平台的初心和愿景进行了提问。张鸣表示,装配式钢结构不仅是建筑结构的一次改革,还是颠覆我们建筑业心态的一次改革。他表示,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钢结构在应用中的生产过程,要把它和现在产品的形态、管理模式结合起来。“不要认为建筑业是落后蛮干的企业,建筑业的春风将很快到来。”
最后,北京建谊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立明作了《共创“政产学研用”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体系》的报告,报告总结了2016年装配式住宅现状并对各省补助标准进行了介绍。刘立明指出,装配式风口已来,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建造周期将会缩短,对手工劳动合劳动技能的依赖将会减少,今后建筑业将不再时兴“人海战术”,而建筑业中的两化融合型人才薪资待遇将大大提升。他表示,随着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推进,行业将需要大量的建筑信息化、数字化工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输送渠道将会大大扩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