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首个模块单元在贵州电科院项目现场精准落位,由中建科工承建的贵州电科院其他业务用房高压大厅及公司保障性住房项目正式进入主体装配冲刺阶段。
项目是贵州省首个永久性模块化高层建筑,将为贵州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新样板,支撑打造“六化”电力科研技术零碳示范园区(建筑节能低碳化、配电可靠智能化、用电安全智慧化、分布式能源利用高效化、电网柔性可控化、外部能源绿电化)。项目位于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建筑面积约1.53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含高压大厅、保障性住房两栋单体建筑。其中,保障性住房为地上10层,建筑面积7057平方米,采用钢结构模块化体系建造。
快建利器:模块化智造破解山地雨季难题
在传统建造模式下,贵州多雨气候易迟滞工期,复杂地形还会带来作业面狭小、影响施工效率等多重不利因素。项目创新采用中建科工自主研发的ME-House模块化建筑体系,将保障房拆分为160个模块单元,把“现场”搬到“工厂”,减少现场工作量的同时缩短工期,显著降低了降雨和地形对现场施工的影响。
工厂智造:在工厂内完成结构、机电、装修等95%的工序,应用激光下料、智能焊接机器人等技术,实现毫米级精度制造。现场装配:基础施工与模块生产同步推进,将传统高空作业转化为地面流水线作业。
该模式把大量现场工序同步到工厂进行,有效规避了山地施工场地狭小的限制;快速建造利于抢抓雨季施工窗口期,叠加大雨工厂不停工,整体工期预计较传统方式缩短50%以上。模块运输至现场后,单箱吊装仅需30分钟。项目预计8月底实现主体封顶,真正实现“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助力120户电力职工安居愿景加速落地。
毫米精度:创新技术铸就品质标杆
设计优化:项目通过AI设计优化模块空间布局,有效降低吊装难度。
制造精工:项目创新应用两项核心技术——高气密性节点密封工艺,彻底解决渗漏、隔音等痛点问题;运用数字化质量管控平台,实现生产全流程追溯。 经验证,房屋隔声性能超国标20%,防水寿命显著优于传统技术,建筑精度误差≤2mm,树立了模块化建筑品质新高度。
绿色智造:树立低碳环保行业样板
工厂化集中生产带来显著绿色效益:大幅减少现场湿作业,建筑垃圾减少624吨(降幅82.3%);钢材100%可循环利用,施工噪音分贝较传统施工方式下降35%;集成应用一体化保温、高性能门窗、节能灯具、节能电梯、节水器具等绿色技术,项目整体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
作为支撑贵州模块化建造“零碳示范园区”的重要项目,其“设计-智造-装配”一体化模式,将为打造贵州电网技术研发与民生保障的“双引擎”提供成功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