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筑网
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新常态下BIM工程实践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近日,由全球二维和三维设计、工程及娱乐软件技术的领导者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欧特克”或“Autodesk”)主办的2016欧特克AU中国“大师汇”在沪精彩开幕。围绕“设计·领创·未来” 的主题,本届AU中国 “大师汇” 汇聚全球顶尖设计之力与前沿创新资源,为与会者生动呈现了移动互联与云端协作的新时代背景下,先进的智慧型数字化工具与未来设计理念对行业发展变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新常态下BIM工程实践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BIM视界 第1张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BIM网记者有幸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总经理、副总建筑师徐全胜先生,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工程建设行业总监肖胜凯先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国萃博士进行了访问。徐总与肖总共同分享了欧特克在工程建设行业的一些客户实践和对行业的展望。

新常态下BIM工程实践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BIM视界 第2张

记者:今年住建部发布的信息化“十三五”纲要,提出BIM和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您是如何看待这样的要求和条款的?这种结合,对北京院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

徐全胜:现在国家要求新技术要通过BIM在建筑领域内使用,其实有一些人已经用了,有的正在用。以前是很多公司在一个企业服务器上做私有云协同设计,目前尝试在公有云上做一些开发。但对于云从项目到设计,公司到行业的全面采用,目前也只是个开始。还有3D打印,从3D打印一出来,北京院就在做。建筑的模型,建筑设计的数字化,电脑中数字化的模型,通过3D打印能够实体化,这是3D打印最原始的功能,也已经采用很多年了。目前我们也在局部尝试3D打印建筑,这种技术还是可行的。但是真正的量产采用,目前还是实验阶段。

国萃博士:住建部对设计企业还有施工项目管理的要求其实分得还是挺细的,其中传统意义上讲的BIM模型工作主要部分还是在设计院这一端。

记者:北京院的所有项目当中应用BIM技术的比例有多少?什么样的项目用BIM技术,什么样的项目不用,有没有一个基准线或标准?

国萃博士:根据2015年的统计,北京院有65个BIM项目。

徐全胜:第一,重大项目是必须要用BIM的。比如说项目性质特别重要、功能足够复杂,工程要求程度高,以及建成之后的影响力要求足够高的项目。第二是看业主,有的业主是对BIM有要求的。第三是不得不做的一类,一般叫复杂体型的参数化设计,但实际也是BIM的一个分支。有的是需要研发和创新的,有的是为了把实践落地,积累一些经验。我们现在主要做研发,常年和欧特克合作,他们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记者: 北京新机场的智能化建设方面,有没有一些BIM的应用?

徐全胜:关于新机场有两点。一是复杂路面的衍生式设计,再就是以BIM为手段的建筑单元的数字化集成。因为工程重大,BIM确实对提高工程质量有一定作用,尤其是在模型建成之后,我们采用了BIM技术。

记者: BIM对建筑设计、施工等方面都有很多益处,那么请问BIM还有哪些优势?应用BIM方面还有哪些创新和新尝试?

国萃博士:像很多人看过的电影《黑客帝国》中所描绘的场景,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就可以实现。但那是一个特别遥远的,想象中的世界。目前,BIM通过结合性能优化,模拟仿真这些技术,可以使整个建筑在物料上精简很多。建筑是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不能做实验。有了BIM之后,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可以做实验的行业,把很多问题全部都规避在设计的环节当中。所以您说一两个特定的点,可能不完全能代表BIM。它对建筑设计是有特别全面的提升。

记者:目前很多项目都运用了BIM,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发现一些不足的地方呢,或者是能够更好的改进,实现国家对设计院还是施工管理这方面的要求?

徐全胜:现在BIM设计,我们认为最大的瓶颈还是行业之间的互联互通,协同和集成。因为在某一点上,BIM的软件、BIM的方法已经给建筑设计施工加工巨大的支持了,但是怎么可以把效率发挥得更大,就一定是把一些接口打通,包括管理上的接口,模型上的接口,数据上的接口,只有打通才能够传递。大家一开始在Revit平台上用共同的软件,以建成楼的标准来要求各个阶段不同的BIM标准,这是最有效的。大家都在这个平台上,软件或者设计方法一定还会有所创新,那就是升华版了。

记者:目前针对设计的、施工管理、运维的BIM软件有很多,在使用上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和实际做出来的东西不符,软件文件太大打不开,需要借用技术。针对现在运用上的一些不足的地方,您有什么看法?

肖胜凯:关于软件问题,我们一直强调BIM理念是建立在覆盖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基础之上,而能够覆盖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据的流动。在工程的生命周期当中,各个阶段的数据能不能互通,其实更多的是一个标准问题。当然这里面也有软件的问题。因为在不同的阶段,设计方、施工方、运营方对BIM模型的数据要求是不一样的。

另外是软件的性能问题。软件是不是能支持大模型的运行,让技术手段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运用,我认为这是软件公司应该提高的地方。当需要软件模型具备非常丰富信息的时候,催生出来一个应用叫模型轻量化。对于不需要看到那么多信息的情况,轻量化后就可以很简便地看到。

记者:BIM在施工图方面比在设计阶段应用的要广一些,现在目前是什么情况?

徐全胜: 现阶段,BIM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效益的地方还是在施工图阶段,它对今后的施工运维的作用和影响会更大,基本上起定型作用。

记者:从公司角度来说,在欧特克的产品中,工程建设这方面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

肖胜凯:欧特克有工程建设行业、制造业和娱乐传媒行业三大块。对工程建设行业而言,欧特克提供应用于全生命周期的设计软件,覆盖建造、施工还有运维。最近我们做的一个集成动作是,用我们的游戏引擎技术结合了Revit的BIM技术,实现了VR和BIM的集成。

另外在设计阶段,我们能够直接将模型导入到设备制造商那里,进行数控机床,或者水泥、钢筋的预制加工。欧特克已经实现了原来类似工程建设行业的软件和制造类的软件的技术整合。近几年以来,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出现,包括GIS、GPS,以及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三维激光扫描等等,所有的这些先进技术,现在都可以和BIM集成在一起。

BIM无论是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还是作为一个载体,都可以和这些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构成了现在的“互联BIM时代”。

记者:北京院在智能建筑还有智慧城市上有哪些经验,可否简单介绍一下。

徐全胜:就智能建筑而言,智能建筑的设计方法是智能的,建筑产品的技术也比较先进。不仅有自然气候对空调遮阳的调控,还有更复杂的建筑与人的互动。所以第一是在设计层面采用智慧的方法,同时在设计阶段用BIM模型对多种技术进行集成。第二是引导所有的这些方法和技术,都可以很好地通过BIM模型和数据,在设计阶段对专项的产品进行研究,并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整合。同时,在设计施工阶段这些数据的标准接口和传递,建成了智慧建筑的一些系统,能够整体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单元,跟城市连接起来,为智慧城市做贡献。

微信公众号:xuebim
关注建筑行业BIM发展、研究建筑新技术,汇集建筑前沿信息!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赞(0) 打赏
BIM建筑网 » 新常态下BIM工程实践的变革与发展趋势

BIM建筑网,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关注建筑新动态,分享建筑新技术

联系我们关于BIM建筑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小编吧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扫码登录

微信「关注」,快捷登录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
注册登录代表您已同意《用户许可协议》
账号登录 | 其他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