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筑网
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中国与新加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对比

0.引言

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措施,各个国家对绿色建筑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完善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估体系是促进绿色建筑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在中国,主要能源结构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单位面积建筑能耗高,建筑能源回收利用率低,从能源结构形式和建筑能耗状况等角度分析,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有着现实意义。2011年7月4日,国家科技部发布《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要求发展低碳城镇规划,采用绿色建筑设计、建筑节能等技术;建筑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3]1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快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推广。推行绿色建筑已成为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紧迫任务。

1.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

2006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总结了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随后又推出绿色奥运建筑评估等评价体系,确立了我国以“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和评价体系,要求绿色建筑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同时满足建筑功能。

2014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新版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和试评,借鉴了有关国外先进标准经验,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意见。修订前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共有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大指标,采用按达标项数来评定等级的方法。每个指标下,满足一定的项数即可被评为一星级、二星级或三星级绿色建筑。新标准在原有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对各类评价指标评分,并在每类评价指标评分项满足最低得分要求的前提下,以总得分确定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要求总分达到50分以上,二星级60分以上,三星级80分以上。同时增设加分项,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提高和创新。

截至2013年底,中国累计评价的绿色建筑项目数量已达1466个,建筑面积达16270.7万㎡。虽然中国绿色建筑发展以及评估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而言,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方面仍有欠缺,应不断借鉴其他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制定和实施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国特有的气候特征、建筑特点,不断完善评价标准体系。

2.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历史

绿色建筑早已是世界建筑行业的发展热点。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的建筑环境评价体系研究,如:英国的BREEAM、美国的LEED、日本的CASBEE、德国的DGNB、加拿大的GBTOOL、澳大利亚的NABERS以及新加坡的Green Mark等。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均根据本国国情及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设置。经过多年的发展,BREEAM,LEED,CASBEE等均发展成为了相对成熟的评价体系。目前BREEAM与LEED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CASBEE由于其独特创新的评价方法正日益受到关注。Green Mark虽起步较晚,但在新加坡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各评价体系的评价标识如图1所示。

中国与新加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对比

图1 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2.1 BREEAM,LEED,CASBEE及DGNB简介

BREEAM,即英国建筑研究院环境评估法,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方法,由英国建筑研究院于1990年提出。BREEAM 是英国绿色建筑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权威度最高、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自发布以来,在全世界有超过27万幢建筑完成了BREEAM 认证,另有超过100万幢建筑已申请认证。

LEED v1.0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于1998年发布。最新的LEED v4.0也已在2013年推出,它依然以过去几版的认证标准为核心基础,但是整体认证流程更顺畅,并且更突出强调建筑性能的表现。目前有11个国家的100多个项目在使用LEED标准进行认证。中国已有超过1100个正在申请以及已经认证的LEED项目,其中有6个项目依据LEED v4.0的公测版标准提出认证申请。由于LEED的评价系统相对比较全面而简洁,论证过程标准化,实施方便,并由第三方完成,现已被世界各国的测评机构所认可。

CASBEE是在日本国土交通省的支持下,由日本可持续建筑协会主持合作研究的成果。CASBEE的第一个版本CASBEE-办公建筑分册发布于2002年。其更新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截至2014年4月,通过CASBEE认证的建筑总量达到了350多个。但不可否认的是,相较于BREEAM及LEED,CASBEE在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发展相对落后。

BREEAM 与LEED的评价方法类似,均采取评分制。而CASBEE则提出了建筑环境效率BEE的概念,并将其作为评估体系的定量评价指标。上述3种评价体系的评价计算公式见表1。

中国与新加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对比

表1 BREEAM,LEED及CASBEE的评价计算公式

DGNB由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与德国政府共同编制,并于2008年推出,是当今世界第二代绿色建筑评估体系。DGNB 体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除了涵盖生态保护和经济价值等基本内容外,更提出了社会、文化、健康等与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并有完整的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方法和评估体系。该体系已得到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的多方国际机构的认可,国际化发展非常迅速。

2.2 新加坡绿色建筑及GREEN MARK评价体系

新加坡地域狭小,资源匮乏,人口众多,发展绿色建筑对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加坡在倡导绿色建筑及环境可持续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隶属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MND)的新加坡建筑局(BCA)于2005年颁布了Green Mark评价体系。建立初始,Green Mark包括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两个部分。2009年针对区域规划、基础设施、独立住宅、办公室室内环境等的评价版本相继出台。居住类新建建筑与非居住类新建建筑也于2013年更新至v4.1版本。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激励措施。从2006年12月开始,新加坡政府投入2000万新元开展了为期3年的“绿色标识激励计划(GMIS)”,为达到金奖以上的项目开发商、建筑设计方等提供资金奖励。而后又陆续推出了针对既有建筑的GMIS-EB(2009年),针对建筑容积率的GM GFA(2009年),针对设计阶段的GMIS-DP(2010年)和针对建筑改造的BREEF(2011年)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全面覆盖、奖励丰厚的激励措施大大促进了新加坡绿色建筑的发展,使得Green Mark在推出9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截至2012年,共有近800个建筑项目获得了Green Mark认证,其总建筑面积已相当于新加坡可建面积的11%。

与BREEAM LEED及CASBEE等自愿申请的评价体系不同,Green Mark在新加坡国内已经成为了实质上的强制标准。2006年新加坡《绿色建筑总体规划》出台,以政府为首的所有公共部门的建筑必须达到Green Mark最低级别,即认证级。在2008年4月,新加坡实施了《建筑控制条例》,要求所有面积不小于2000㎡的新建建筑及正在改造的既有建筑均要达认证级。同时,为了促进Green Mark在中国的发展,新加坡建筑局于2013年发布了针对中国项目的Green Mark国际中文版住宅RB/1.0及非住宅NRB/1.0。中文版在建筑围护结构等条款中进行了针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修改,使其更易于在中国应用。

微信公众号:xuebim
关注建筑行业BIM发展、研究建筑新技术,汇集建筑前沿信息!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赞(0) 打赏
BIM建筑网 » 中国与新加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对比

BIM建筑网,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关注建筑新动态,分享建筑新技术

联系我们关于BIM建筑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小编吧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扫码登录

微信「关注」,快捷登录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
注册登录代表您已同意《用户许可协议》
账号登录 | 其他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登录注册